English

构筑社会史研究的平台

2001-04-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守时 我有话说

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努力,《中国社会史论》终于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在2000年底推出了。这是一本由全国多位学者联手撰写的高水平学术著作,是“近20年中国社会史学界的视点、研究方法和理论思考”的“系统展示”。在此,我想就这部著作编纂出版的意义谈几点看法。

此书最直接可以感受到的意义是对中国社会史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的展示。社会史的研究是中国史学界近年来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是对“历史学危机”的回应,是对传统史学困境的突围。从目前的状况看,这种回应是积极的、突围是成功的。队伍和成果两方面都显示出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已经迅速成长起来,并且它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为中国历史学界提供了诸多启示。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若干有特色的专题,不妨称之为品牌研究,正是这些品牌研究,奠定了中国社会史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

其次,本书是对现有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队伍和成果进行整合的尝试。经过约二十年的积累,社会史领域内已是强手如云,尤其是优秀的中青年史学研究者,汇聚到社会史旗帜下的甚多。每个个人的精明干练固不成问题,每个个人的成果也多令人瞩目,但不能不说将大家整合到一起的机会并不太多。一个学术领域的确立,当然需要杰出的个人,但更需要能相互配合作战的集体。我们当然不是说这本书已经将社会史的队伍和成果成功地整合了起来,但它毕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人们看看哪些方面的整合是妥帖的、哪些方面的整合还有待改进、哪些方面尚有重大的缺陷,从而在今后将整合的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再次,本书为中国社会史领域构筑了一个平台。它是一个展示平台,这在上面已经提到,可加以补充的是,本书中的许多章节是以往大量研究的浓缩和结晶。例如对历史上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家庭婚姻的研究、生活方式的研究、社会群体的研究、人口与社会的研究等等,近20年来已有许多专著推出,有关章节便多是由这些专著的作者承担的。它也是一个对话的平台,对类似的专题,常有多人从不同角度深入,本书并不强求各位作者在观点上取得一致,因此人们便可以从书中看到不同观点的对话。社会史本身就是传统史学中冲杀出的新军,是使史学呈现出多样性的重要力量,这样一个领域在其自身内部如果排斥多样性岂非荒唐。它还是一个“发射”平台,支撑着精锐的研究力量向核心和纵深进军。书中的许多章节,已经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它们构成了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个新的生长点,假以时日,必将有系列成果呈现在世人面前。

最后,本书能使人们对社会史研究的现有格局具备清醒的认识。应该说,这一层意义不仅是现时性的,也是前瞻性的。根据现有的格局,中国社会史学界能够适时调整方向,合理调配人力,向更为深广的境地进发,开创出更为诱人的新天地。譬如说,研究方法是社会史领域让人称道的探索,本书第一编就特意设置为“社会史的理论和方法”,但从目前的讨论看,这方面仍有挖掘的潜力。又譬如在具体研究方面,本书的第三编、第四编分属时间和空间两维,这种划分十分必要,但略加比较便不难看出,空间的(亦即区域的)研究相对要薄弱一些。以上所说不能算是这本书的不足,因为有关方面研究的缺憾是中国社会史学的现实,这本书不过是像面镜子般地将其映照出来罢了。有了这面镜子,中国社会史的研究者自己就能很方便地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番了。一个研究领域想要不断进步持续发展的条件甚多,但无论怎么说,对自身格局的清醒认识总是不可缺少的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